【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5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玉文的稚情笔墨【图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2 14:39: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玉文的稚情笔墨

孙以煜


玉文若在,“老人”这个词儿在他身上是断不敢用的。
想:一个七十往上的人,笔下的花儿、草儿、人儿、字儿,都孩儿一般稚拙,让你想象不出,他的内心年龄。
印象最深的是,面对当代艺术,那些书像似绘画(借助汉字造型;借助书法书写惯性,借助中国书画材料工具与其他媒材的结合、试验,弄出来的东西),玉文出言不逊:“球,这种讨巧,随机,涂鸦似绘画,就叫当代艺术,我也能!”他说着,就做着,可当他的积累一经与知觉碰撞,竟一发而不可收了。并意外地感到,传统是根,而随性至情的笔墨,恰恰是从传统枝条中生长的与自身灵性息息相关的东西。看似涂鸦,每一个点、线、面的生发,都承载着自己的笔墨知觉和审美经验。这是他没有料到的。这样的涂鸦,让他不自觉地走进中国书画的现代艺术部落——T城“新干线书法”演习中年事最高的部落成员,参与了当年颇具影响的“新干线现代书法”大展。这样的实践,让玉文的书画,不仅有了书法的迹象、绘画的迹象,还有构成的、现代的迹象。
可以想见,玉文的书画看似孩儿一般,稚拙、单纯、却带着明确“思维”痕迹的。用中国书画的行话讲,谓:“熟后生”。笔墨中的“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将传统的笔墨韵致都包含了。


十年前我曾为玉文写过一篇东西,在山西日报发表时,题目用的是《花甲老人的天真之作》,后来,这篇文字以不同的题目又反复出现在其他纸媒中。想:玉文一定是觉得对他的描述还算准确,才一而再地推举。回头翻读,感觉第一次见玉文的印象,仍不失真切——


这位有着孩子般心态的艺术家,想象中应是思维活跃、灵性的艺术探索者,可见到他时却惊住了,眼前的玉文完全远离我的想象: 瘦小、单薄、清朝遗老版的披发、60年龄、满口晋东南口音、话不多,多的是行为表述.在他满室书画和满家墨气的住宅里,他一会儿拿出一摞书法,一会儿又端出一迭画作,全都一色的稚拙;一色的天真,一色的让人感动.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骚动着我,使我久久欣赏着,这些徜徉在童稚纯净智性中的创作......


这是我初次见到玉文是的印象,后来发现,这样的感动不止我一人——

比如,书家田树苌——

玉文是靠性灵作书的,写起字来状态极佳。当他濡墨挥毫时,一任情绪流走,毫无刻意做作,极其松弛,极其率真,无拘无束,了无挂碍,一派天然。那种不衫不履,释智遗形的态势,确乎有点“超鸿蒙,混希夷”,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境界。玉文的书法是属于受众面很窄的一类,所谓“曲高和寡”者。但玉文特立独行,从来不在乎别人喜欢与否,也从来不在乎别人的褒贬臧否,也从来没考虑过作品的经济效益。他真有点像黄山谷说的“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说起这一点,玉文常会搬出清人的一句话来聊以自慰:“学书勿惑俗议,俗人不爱,而后书学进。”



比如,作家王东满——

张玉文的画或字,往往在常人眼里难欣然接受,但在高人面前却常常会听到啧啧赞叹之声。这也许就叫高山流水,画为识之者画、字为识之者书吧。真正的艺术品,即使价值连城,在不识者眼中也不过一张涂了色彩或墨痕的纸而已。俗话讲;有眼不识金香玉。从前我不知道金香玉是什么样子,最近才知道所谓的金香玉,其实是一种黑红或墨绿的像铁矿石一般的石头,样子极平常,甚至丑陋,平常,或丑陋得弃之于路也未必会有人捡拾,其所以名贵之处,在于它永远散发着一种浓郁的香味。于是我才顿悟:这就难怪有眼都看不见了。张玉文的画,不亦如是乎?
......

一个是书家,一位是作家,却都不约而同地道出——玉文的书画,率性天真,曲高和寡,不为常人所识。但在方家眼中却是“超鸿蒙,混希夷”的巧拙之作。这巧拙在玉文来说,明确的“熟后生”过程由是可见——

张玉文1941年生在沁县,书画蒙养于童稚。楷书少从“欧体”《九成宫醴泉铭》入,兼习“颜体”《多宝塔碑》与“柳体”《玄秘塔碑》。少长,改学魏碑,倾心于《张猛龙》;行书则以“二王”为楷模,兼以苏、黄、米诸家补气。成年后广涉古籀篆隶,旁及金石碑版、经书简帛。后期出入于张旭、怀素、傅山诸家,广采博取,以求机杼自出。如此书写,大器早成,上世纪70年代,玉文的作品便开始频繁出入省和国家行业系统书展,并多次获奖。但玉文却始终保持淡泊心境,不事张扬,置书法展事、赛事,于淡泊。对艺术的探索实践,却未曾一日闲过。
可见,张玉文晚年书画的天真稚拙,是“熟后生”的天然展露。
一位研习了几十年书画的艺术家,在他进入晚年的创作活动中,却突然地变的像孩子一样了,这里肯定有大道理在!画事中有言:“大家笔下,往往是,形已不是自然的形,成画面中的一个符号”.玉文的书画就是这种感觉,是又不似,不似又是,似是而非,他将传统和现实化解而重新组成最原始的稚拙。使传统的书画游离了书和画的概念。线条和笔墨,在空灵、松弛中暗合着中国书画笔与墨的气韵关系。“松”和“稚拙”成为玉文书画最显著的特点。字写得紧、漂亮,不难。难的就是“松”。松是一种状态。面对玉文的书画,一如面对抛物线形成的一个半圆。虽然,起点和落点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童年的稚拙与成年的稚拙,但距离却产生了。写到此处,不由地再次想到书家田树苌対玉文的评价——


玉文作书又作画,学法而不拘于法,师古而不泥于古,有非常宽阔的境界。他作书,古典、民间、前卫、流行风、学院派,都尝试;他作画,东方、西方、写实、抽象,都汲取。他在艺术创作的天地里自由驰骋。他没有受过专业的科班训练,但他对艺术的理解极其通脱,视野极其开阔,构思充满奇趣,作品总给人一种诡异玄妙的感受。他一直是一个业余书画家,但他在艺术上的非凡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却为许多专业书画家所叹服。


这就是玉文。如今,玉文仙逝有年,可其艺术,却让今人不时地想着,念着,无法释怀。




























转自:以煜新浪博客

701.jpg (42.06 KB, 下载次数: 91)

701.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1-4-20 09:45:43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6-18 15:03:43 | 只看该作者
.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4
发表于 2011-6-18 16:12: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就好比论坛的栋梁.有楼主在,论坛的明天必将更好!大师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12-27 02:38 , Processed in 0.1129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