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55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直播】王铎书法的考鉴与研究—“王铎佳书赏鉴消夏"(6.28)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28 09:23: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主讲嘉宾:韩玉涛、高文龙、张以国、刘正成
时    间:2014年6月28日上午9:00—12:00
地    点:北京松竹草堂
主办单位:松竹书院
协办单位: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书法在线
网络支持:艺术部落网


主讲主题:
韩玉涛:“中国艺术——草书法”再论王铎
高文龙:谈王铎诗稿
张以国:王铎唐诗卷和自作诗的关系
刘正成:“后王胜前王”新释

王铎原作精彩呈现:
《王铎诗稿》册页三本
条幅六件:
草书手卷临阁贴\临冠军帖轴\小楷跋圣教敘\草书轴;
王铎画轴溪山行旅\王铎画轴三棵树。

PS:王铎,瑯玡王氏,为我王氏先人。
今松竹草堂书鉴铎翁乃书坛幸事,预祝顺利成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0:23:04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0:59:40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21:23:39 | 只看该作者



韩玉涛:(未修订)

各位朋友,这么多人研究王铎,我很高兴,我没什么研究。不过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应该留给后人一些东西,王铎年谱和王铎年谱长编不一样,现在不是编王铎年谱的时候,是编王铎年谱长编的时候。司马光在洛阳,他手下当时都是一流的史学家,把材料都罗列出来,然后司马光根据这个判断真伪下论断,所以,后人就说《资治通鉴》最好看的就是考异,把不同的说法都列出来。

我们现在写的王铎书法,比如施先生写过,才20多万字,也可能是交稿太急,20多万字实在不行,我想象中的王铎长编少说得80万字。问题是王铎太复杂,在那么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颗骚动的灵魂很不容易把握,所以我说你这一代要把资料都搜集全了,而至于审美上怎么说,一代又一代的看法。


我讲三个小事说明王铎的年谱不好编,第一个就是王铎与弘光,弘光就是明朝灭亡以后,南京的小皇帝弘光,此人是酒色之徒,但王铎是他的大学士,所以,王铎对弘光看透了,弘光一上台马上大规模搜罗美女。所以,有一天王铎对他说,我凭什么忠于你?你有什么了不起的?王铎这个人一生有一个线索,比如说他中进那一年有三狂人,就包括王铎,这是年轻的时候。到中年的时候,写出了不朽的美学著作叫《文丹》,再往后就是骂弘光了,在老年过去世的时候又写一部书叫叫王觉思(音)先生首批国语读本,这里面的有一个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叫杀君论。王铎是一个有头脑、有骨头的人,并不是简单的书匠。

再一个故事就是扬州人瞧不起王铎,扬州人拿王铎开涮,扬州的诗人看不起他,王某林(音)的一本书里写王铎晚饭能吃好几屉馒头,然后晚上写一宿。他是表现了一种对王铎的不理解,扬州画派20多年前的八怪热,什么好听说什么。扬州人为什么不理解王铎?这里头有一个美学思想的差异,扬州人有什么弱点?上海的朱启詹(音)先生的书值得读一读,因为他买了许多八怪做法的真迹,所以他说扬州八怪软,这个软字下笔太重了,什么叫软?就是没气魄,跟王铎不是一回事。像郑板桥,根本不会写草书,他有时候很想努力写草书,但是他写不出来。再比如说王实慎(音),还有杨法(音),杨法(音)写的字不是草篆,不是狂草。扬州这几个代表人物,不会狂草。扬州派敢于写草书、写狂草的就是黄慎(音),你说他是发展也可以,你说他是失落也可以,我看失落更重,因为黄慎(音)他没有发扬传统,一笔一笔堆砌而成,可以说是小孩玩积木,不信你临临就可以了,没有气魄、没有风度。所以,他也不会写狂草。

这么看,扬州派和王铎这一派不一样。这也是一件应该清理的线索,应该把王铎的狂草放在名末清初第一流作家的行列中,就不光是青藤八大。王铎的美学那叫无骨无筋,空前绝后,历史上没有人能和他比。

第三是王铎和竟陵派,竟陵派是明末的一个诗派,再往下就是元中郎的信陵派,他以白书号召天下,但是他写得太随便了,所以又引起下一个流量,竟陵派,竟陵派跟前面的七子派、信陵派都不一样,还写的有他自己的特色,很幽暗、很苦涩、很少见。王铎学的就是这一派,王铎写字动不动就是杜甫五律,说他写了一万首五律,选集就有四千多首。王铎对杜甫非常钟情,但是他写的一多半都是竟陵体,现在国内对竟陵体一笔抹杀,什么都不是。

再有一个就是大才女柳如是,柳如是敢这么选择一个老人,有她的思想基础,她早年写过一篇赋,叫《南洛神赋》,太大胆了,她的异端意味很浓,跟王铎是很相似的。所以,有了王铎、柳如是,你再否定竟陵派(音),那就得小心点了。

我讲这三个小事,就是说王铎太需要研究了,问题就是说你先把长编编好,长编编好了你的年谱来不及写就死了也值得。所以,这是我的一点感想,关于编年谱的问题,我希望能看到年谱能出来。

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美学史上的一大冤案。这个冤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认为中国艺术方法是从西方来,现在为什么大家感到陌生?快30年了,不讲艺术方法,当然,更不讲中国的艺术方法,就是意匠,说中国的艺术方法是西方来的,这是一种完全统治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如果从根上倒,认为中国的老头子就是九方杲,九方杲应该是公元前七世纪的人,就是说这个老头没有真实的姓名,他是九方杲水边的一个老头,秦穆公让伯乐推荐相马的人,他就推荐了九方杲。九方杲说我找到了,在沙丘,品而黄,品就是母的,黄就是黄色,但是拉过来一看是黑颜色的,而且是个公的。就是说九方杲他相马根本不看颜色,这就是异族不求颜色,但是秦穆公代表另一派。九方杲这个思想一直流传永续,九方杲过去以后就是老子,老子67章有三个字,似不肖。

后来到了明朝有一个屠龙(音),屠龙(音)就读懂这句话了,他第一条就叫似不似,就是老子这个思路,后来一直是传下来,就是说九方杲这个学说叫骊黄润(音)。这个说法后来陆基(音)也从这里取得营养,真正的铸成一句话是到元末,同时提出来草书。这些都是讲艺术、都是讲美学的,到了清朝也一直是这样,吴昌硕这个人相当开通,不过他说的所谓八翁,八翁有高论,乱头粗服写离骚,离骚是内容,乱头粗服是形式,这就是中国艺术的方法,这七个字就论定了,动不了了,他还是从公元前七世纪传下来的。

中国的方法怎么能说是从西方来的呢?有一些人也不查查历史,西方的方法早的先不说,近代的方法论歌德和席勒,1830年的时候,席勒和歌德吵架,歌德主张是从客观原则出发,而席勒是从主观的方式出发,后来就演变成了古典诗和浪漫诗这两种方法,席勒不熟悉歌德,写了一篇文章,叫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素朴的诗就是现实主义,感伤的诗是浪漫主义。这是在18世纪末的德国。

后来歌德自己说,50年来传遍国内外都是从我们这儿出去的。俄国人就把这个抓住了,十月革命以后,他们这些作者就议论,社会主义的艺术是不是跟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不一样呢?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从1929—1931年争论得相当厉害,叫英雄的现实主义、浪漫的现实主义,有各种叫法。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争论的文章有四百多篇,说明这规模相当大。

这一场争论留下两个成果,一个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53年斯大林死了,这一条被否定了。再一条就是留下了艺术方法这个词汇,这个词是苏联人发明的,一说中国的艺术方法是从苏联来的,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苏联是1930年,我们中国是公元前621年,这差到哪去了?所以,现在占统治地位的方法仍然是西来说,对我们自己的九方杲,这些人根本无视,或者说是漠视,而这是一个大案,我一人翻不来。这是讲冤案。

苏联学者研究艺术方法值得参考,比如说什么叫艺术方法?艺术方法是艺术思维的规律。第二条,艺术方法是形象思维的方法。第三条,艺术方法是艺术技巧的总和。这都值得参考,中国人说的一句,说艺术方法就是艺术家观察现实和反映现实的原则和方法,他用的是歌德、席勒的方法。这些我看都太费劲,你们要看原书的话都知道,这个翻译体实在令人恼火。我的看法,艺术方法中国叫意匠,什么叫意匠?就是写的方法,写意的方法,就是草书,这在古人不算秘密。但是现在呢?这些话都不讲,一讲就是西欧的,这不是很大的冤案吗。这是关于这个冤案。

我们现在讲意匠,讲艺术方法有什么意义呢?讲艺术方法,讲意匠有什么用呢?是不是说是科学的?这就是我下面这个问题要讲的。中国的艺术方法第一是九方杲相马法,第二就是草书法,第三就是思与境谐。九方杲相马法也叫似不肖,这就是意匠说的基本的要求。刚才我讲了,中国美学是一根红线。再一个,就是离形隔似(音),再一个不似之似,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讲的像与不像,一直传下来的是民族的思维,甚至是民族的痼疾,跟现实主义根本不是一码事。意匠史主要表现写意与写形的斗争,特别是大写与小写的斗争,这是总的创作方法,总的是这么一个要求。   

什么叫离形得似,不似之似,以极似就不似,不似是最高之似,外国人讲内在真实,不是切似。因为艺术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苦闷的象征,而天才游戏,这才叫艺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出不了天才,那叫什么?这是关于艺术方法。


第二,草书法。草书法就是它从宇宙中抽出根写意的线。

第三部分,王铎这个《文丹》是1985年正成让我写王铎,为什么王铎的书这么了不得?他全讲的是怪异,特别是讲凶险争鸣。王铎的美学简单概括就是敢于胡乱,这个可以说是中国美学辉煌的象征,人类史上最辉煌的异端。这让人想到意大利未来派,否定一切、否定传统。王铎不一样,他有所肯定,肯定真理之学,跟人家不一样。

另外,王铎针对的是什么?首先朱熹,朱熹说字为苏黄米,胡乱写坏。再一个是针对项穆,讲了22种偏,王铎不光是书法问题,他是整个明末清初艺术史,乃至思想史异端,这是一个潮流的。所以,我说王铎很值得研究。

王铎充分表现了中国的意匠美、草书美,美学史总是楷草斗争的历史,有八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就是庄子说的真画者与假画者的区别。庄子讲到画画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真画者,他是真正的猖狂,第二个叫红都门学,第三是献之与羲之,再有就是张旭的美学,再一个就是苏黄米与朱子,再一个是王铎与项穆,再一个是翁方纲与王渔洋、沈德潜、袁牧,再一个是李拔可与盛昱。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21:26:18 | 只看该作者


谈王铎诗稿(修订稿)

高文龙

首先,我也不是什么学者,只是喜欢王铎,觉得王铎这个人身上集中了很多矛盾的对立面。像刚才韩玉涛先生讲的王铎在美学思想上喜欢讲怪力乱神、讲异端,而在学习二王,深入古法这里,又是做得少有人可比,这是矛盾的一个方面。第二点还可以从他家庭出身角度来讲,王铎出身一个中小阶层的家庭,但是最后他做到了大学士,做到了次辅,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副总理这么一个官职。就在明代以科举考试为入仕途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这也不能说是普遍现象,。再一点,他是一个文人,文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但是从王铎相貌来讲,却是威风凛凛,仪表堂堂,很威武,甚至能够提刀上马驰骋一番。在明末动乱的年代,他有过三年南北漂流的经历,有的时候从北京到自己的家乡这个路程也经常遇到一些农民起义军的冲击,如何保护家人、保护自身性命的情景,在他的诗文中可以经常看到,可以说王铎身手非凡。王铎还有一个弟弟专门练武功,在少林山下。可见,从这个学文习武的角度,这两个概念都有,一般的资料不提,我想对于了解王铎,这些是应该知道的,刚才我说的这三点,都可以说明王铎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矛盾统一体的概念,我想,这应该是王铎在书艺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一个独特条件吧。

还有一个跟这个概念相关的,我觉得就是当前形成了一种王铎现象,大家喜欢王铎、研究王铎。但是在喜欢王铎、研究王铎的概念里,日本人恐怕比咱们要早很多,王铎热好像是在日本更早出现 ,这又是王铎的一个不俗的“表现”。90年代初,我和老刘编辑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时,最早看到的就是日本的资料,此外,我对王铎没有什么特别的研究,只是说日语资料我也能看,所以老刘说就看看日语资料吧。我当时把有关日本人研究王铎的资料看了一下,并翻译过来,面对这些研究文章,我感觉到他们很了不起,觉得研究王铎,我们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指的主要就是关于王铎基础资料方面的搜集与研究工作。

当时王铎的年谱,就是对王铎一生的勾勒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框架,你不知道他一生大致做了哪些事情,他的家庭状况,他的思想状况,他的艺术主张等等。所以,当时依据王铎的诗文、王铎的作品为基本资料,再加上日本人研究的基础,把王铎的年表、一生轮廓算是勾勒出来了。这是我们王铎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刚才韩玉涛先生讲,说要做王铎年谱长编,我听了之后很高兴也很振奋,我说如果谁能做这样的工作,那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因为确实需要这样的资料汇集工作,把所有的资料罗列起来,然后再让大家各抒己见。把资料罗列起来,把它罗列好,我想就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简单说一下王铎的一生,刚才韩玉涛老先生也说了一些,因为王铎是个贰臣,提起来总感觉很不好听,这是一个容易令人尴尬的话题。但是,贰臣的概念不能代表全部的王铎。首先,王铎是东林党人,朝中要员乔允升、孙承宗都是属于东林党人,又是王铎的同乡。还有王铎座师丁乾学、文震孟、黄道周、倪元璐等,在政治立场上都属于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关心国计民生,为下层百姓讲话,对朝廷的政治有所抨击,都是这样一些观念的人。第二,在崇祯朝的时候,他曾上书言边不可抚,矛头直指崇祯当时新任命的总兵杨嗣昌。朝廷与清兵议和,实际是得到崇祯皇帝认可的,谁还敢讲话。王铎站出来讲这个话,必然触怒崇祯皇帝及投降派,因此,王铎险些遭到廷杖的处罚,因为与清军议和的事情没有议成,王铎才免除了遭受廷杖的处罚,等于是形势把他给救了。当时,他们家里人甚至都要考虑后事了,全家人没有办法,一筹莫展,处于惊悚之中。所以说,王铎能够冒着生命危险来上书,可见他是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同时也是一个有胆识的人。

也就是在上书之后没有多长时间,清军一直攻进了北京城,王铎分守大明门,就在这前后一个月之内,他的两个女儿都因为疾病死掉了,再加上崇祯皇帝对他特别不信任,因为崇祯当时是主和,所以说就给王铎安排了一个南京礼部尚书的差事,让他去上任。当时北京这边的情况非常紧急,正是用人的时候,让他去南京,等于在政治上疏远了王铎,王铎自觉升迁无望,加上女儿病故,加上政治上失意,这时候的王铎,思想才向着另一个方向去转化,这是王铎入仕20多年来第一次比较大的思想改变。

崇祯十三年秋冬之际,王铎启程赴南京上任。路过家乡孟津,准备继续往南京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他老父亲死了,不能再去南京上任了,得守丧,而且要守丧三年。刚才我讲的杨嗣昌做总兵,就是有丧事在身,不为父母守丧,继续留任,叫做夺情任职,这一条也是杨嗣昌被大家攻击的口实。所以说夺情任职绝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再加上王铎思想低落,他自然不能去南京上任了。正好家乡又遭到农民义军冲击,他就携家人到黄河对岸找了一个茅草屋,在那里面住,元旦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在那里静静地为父亲守丧。老父亲死后四个月,母亲又病死了。在这个期间,他又四处奔走,不遑安居,大约三年的时间,我把这一时期叫做南北漂流时期。因为王铎往南方走,都是走的运河水路。

大家要知道,王铎那年是49岁,为父亲守丧,转过年来,他就50岁了。在王铎一生当中有一个很传奇的事情,早年黄道周说过这样的话,说行草书在当今恐怕就王觉斯写得好了,但是现在还在盛年,50岁以后自然可入化境。也就是在50岁的时候,也就是在王铎思想发生大的转变时,再加上为父亲守丧的这几年时间里,王铎的作品发生了一个升华,这时候我们再看王铎作品的时候,在他的一生当中,不管是晚年的还是早年的,这个时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精彩作品非常多,这一点也要特别作一个概念提出来。

王铎在崇祯17年,崇祯皇帝死了以后,他6月份到了南京小朝廷,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南京被清军占领,与文武百官降清。他降清之后又大约过了8年时间。这是他一生的大致情况。降清之后,他跟清朝统治者并不是合作,所以他后来才被列到贰臣传乙编,跟过去的诗友饮酒做诗。和歌妓喝酒游玩。钱歉益说他,既入北廷,颓然自放,粉黛横陈,二八替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我说这个诗稿,就是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诗稿,里面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写于他50岁以后。我可以明确的说,50岁以前写的应该说没有看到,虽然有时候诗稿是残缺的,内容也不确切,但是不能说哪首诗是50岁以前写的,这话我不敢说。但是50岁以后写的,就是写于怀州的,或者写于晚年的,都很明确,而且这些诗稿也没有公开出版,所以对于了解王铎,尤其是了解王铎南北漂流,在怀州的生活,可以说有特别独到的价值。

还有,这个诗稿我要跟大家特别说一下,这些诗假如说是50岁以后写的,也有晚年写的。但是这个诗稿是一个整理的文本,整理是做什么用呢?可能是为了刻诗集用的。里面有一首诗是写到祭华山的内容,祭华山那年王铎59岁,他60岁就去世了。他什么时间整理的这些诗稿?他不可能在旅途上整理,应该是回到家以后整理,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些诗稿看作是王铎有生之年最后的时间整理的诗稿。

另外,这些诗稿里面还记录了王铎很多有价值的经历,有关联的人和事。其中有一首诗是写一个人叫李燮园,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是明代科举考试制度下受残害的一位典型,他科举考试屡不中。每次小考试成绩总是特别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一大考就不行了,这心理上有问题。考的最好的一次是哪一次?就是第二次科举参加考取举人的考试可以免考,当时叫副榜。他学问很高,博文强知,再加上总也不中,性情就更加孤僻,一般人也不说话,看谁都不理。他是廪生,是拿政府的供给读书的人,王铎说当时在自己为诸生的时候见过他两面,在汴水之滨。但是也没有说话。后来王铎中了进士,在朝中做官了,回家路过李燮园的家乡武陟,王铎还到他们家去看他,到他们家以后,他也不招待。王铎说听说你的诗文很好,可以看一看吗?不给看,就是你赶紧走人。就是这么一个性格,这个人叫武陟狂生。

后来武陟也收到农民起义军冲击,不能在家里待了,李燮园也来到怀州避难,两个人才走到一起,这个人的家里什么都没有,全是书,而且这个人很奇怪,喝完酒就骂人。他们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后来成为了知己,他们结交当地的很多地方官,还有文人,在一起经常写写诗,他的诗写得非常快,也写得非常好,八股文也写得好。在这个诗稿中,有一篇五言古诗,还是一个组诗,就是记载王铎与李燮园交游的。我看了之后心理觉得收到了冲击,许久不能平静。非常遗憾,李燮园就在跟王铎交往半年之后,就病死了。终年四十五岁。

还有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交游,就是王铎的同年,有一个蒋德璟的,在崇祯朝做到大学士,这个人是个山西人,是跟王铎同一批的进士,王铎同年。他在政治立场和观念上跟王铎是很接近的,像黄道周获罪重起,蒋德璟斡旋之力尤多。他对崇祯皇帝缴饷很有意见,总提出这个问题,话说得很尖刻,遭到崇祯帝的训斥,蒋德璟不敢牵连杨嗣昌,一支吾就说到了故尚书李待问。这个人书法也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很多人说他比董其昌写得好,董其昌一听不满意了,说他的字在哪呢?我去看去,后来去了一看确实好,好是好,但是用董其昌的原话说是有杀气,不吉利。后来,李待问这个人就因为抗清死了,死得比较早,董其昌说这字有杀气,恐怕就是在这字里看出什么来了。董其昌这个人的人品肯定是有疑问的,还说董其昌买了好多李待问的字给烧了,怕他超过自己。李待问的字流传不多,我在吉大上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讲他在旅顺的时候,屋子里就挂着李待问的字。

李自成3月19号攻进北京,蒋德璟辞官是3月2、3号的时候,走了,离开北京了,李自成攻进北京,那些官员是什么命运?所以,蒋德璟辞官辞的也真是时候。但是李自成是从西边来的,他老家是山西的,他回不了老家,一定是随着难民到了南京小朝廷了,弘光帝给他任命职务,蒋德璟不接受,但是他去了。我们诗稿里就有蒋八公一首七律,写的就是王铎跟蒋德璟见面的情形,头两句就说:蒋公真是宦情阑,药杵关心懒做官。王铎头几年不在北京,也没跟蒋德璟接触,所以此诗一看就是在南京小朝廷写的。所以,通过这些线索,我们还可以读到很多东西,包括王铎和他的另位亲家张鼎延在怀州怎么见的面,家人怎么死的,都有记述。

所以说,看王铎这些诗稿,比看王铎三篇、五篇甚至更多具体记载某些事情的文章,了解王铎,更有资料价值。文章是一是一,二是二,写什么是什么,这个诗有什么特点呢?表达情绪是他的长项,我们读诗可以读出王铎的情绪来,一读诗,王铎离你就近了。所以说,读王铎诗是了解王铎绝对不能缺少的一个途径。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刚才韩玉涛老先生讲的,说王铎的五言诗有一万首,这是明末的史学家谈迁说的,五言诗近万首,光五言诗就近万首,王铎没有一种诗体没写过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排律等等。而且我们看到的拟山园选集,台湾影印出版的是四千九百多首诗。咱们的国家图书馆,社科院文学所还藏有很多王铎的诗集,加上各种诗稿,作品,把它汇总起来,数量是巨大的。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这么一句话,叫60年间万首诗,是个高产作家,我可以明确的跟大家讲,王铎是40年间万首诗,我目前这里讲的看诗稿是93首,刻在集子里的是30多首,绝大部分没有刻进去。从这么一个比例来看,没刻进集子里的,曾经作过的有多少,是不言而喻的。一万首,肯定是最保守的估算。

我今天就随便说这么多,希望大家喜欢王铎、关心王铎,欣赏王铎,阅读王铎,带着一些观念、带着一些概念,我想一定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12-27 18:35 , Processed in 0.1310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