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梵志先生
大家应当记得,佳士得于2008年5月24日在香港举行了全球首场“亚洲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会,当时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成交额高达7536万港元,这件作品不但打破了画家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更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纪录。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怎么会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呢?让我们再看看他近10余年来的拍卖记录,让我们了解他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走势,请看下表:
在上表中,2003年前(包含2003年),均价不足4000元,当然参拍数量也少,三年也只拍出一件作品,其中两年是零记录,说明当时社会并未认帐,但是,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在价格不到4000元的情况下画拍卖不出去 ,为什么在2004年春拍中均价猛涨到18000多元,却会有人出手呢?当然,数量只有一件,而且也是小画,当2004年秋拍时,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应当说,这时的曾先生已经开始交好运了,因为在以后,他的均价是节节攀高,势不可挡,就应了那句名言:数钱数得手抽筋。真是奇妙!
2005年到2006年,均价从2万、3万到8万每年都在一倍以上的涨价,但是,从2007年开始,均价一跃上了20万元,特别是2008年春拍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0万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呢?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谁在主拍?参拍作品又是什么时期的呢?后面我们再一一分析。
回过头来,让我简单介绍一下曾梵志的情况吧:
1964年生,武汉人。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1990年在湖北美术馆举办“曾梵志油画个展”,也就是说在没有毕业之前就开始动作了,这方面的意识是比较强烈的。而且在数年之内,国内国外不断地忙碌,乐此不疲:1993年在香港汉雅轩画廊(请记住这个名字)举办“假面 • 曾梵志个人油画展”;作品《协和三联画》获“九十年代广州双年展”优秀奖。1994年参加“首届批评家提名展”(中国美术馆)。1995年参加“1979年以来中国前卫艺术展”(巴塞罗纳圣莫尼卡艺术中心)。1996年参加“中国展”(波恩艺术博物馆)。1997年参加“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1998年举办“曾梵志个展1993-1998”(中央美术学院画廊、香格纳画廊)。
曾先生的活动非常繁忙,这叫“露脸”,不这样做,谁认识你?不认识你,谁又会出高价买你的画呢?因为作品不与市场接轨它不会生出钱来,作品自然就不会变成商品。曾先生用了十年时间动作,拍卖均价达到近4000元。再用了大约5年时间,完全被市场接受。
现在我们要明白,以7536万港元拍出的《面具系列 1996 NO.6》是曾梵志 1996 年创作的,也就是说,是12年前创作的,而且这件作品早已经不属于他的了。
据说,在拍卖之前曾梵志的这幅《面具系列 1996 NO.6》即已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其一因为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作品在这几年的市场中都是“抢手货”;其二这幅作品画的是八个人佩戴红领巾并肩而立,在曾梵志的所有面具系列中超过三人的作品仅有两件,尺幅也更是达到了甚是稀有,拍前估价也达到了500万港元,但是最终7千多万的成交价还是出乎多方的意料。
现在有必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曾梵志近10余年的最高拍卖价格,
我们看到,在20件最高价拍品中,2000年以后的作品只有4件。大多数是以前年度的作品,部分高价作品是在曾先生大学毕业的最初几年创作的。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大量作品在谁手里?谁是这场赌博的赢家?
我们来看一小段故事。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梵志结识了香格纳画廊的老板劳伦斯,开始由香格纳画廊代理一些曾梵志的作品(请记住两个名字:香格纳画廊和其老板劳伦斯)。那时的香格纳画廊不过是上海波特曼酒店走廊边的两道墙,劳伦斯就在这两面墙上挂上作品对来往酒店的人苦口婆心的讲解,寻找客户。1998年的一天一位客户看上了曾梵志的两幅作品,当时劳伦斯为作品定价为16000美金,后来也许是打了个折扣,以15000美金每幅的价格卖给了这位美国人。这幅画一直在这位美国人的手里静静地待了10年。他可能认为现在(2008年)是再次面市的最佳时机吧,终于把其中一件作品拿了出来,这就是引进轰动的《面具系列1996 NO.6》。拍卖是成功的,它缔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天价记录。
那么是谁出重金将这幅作品收为己有呢?拍卖过后这自然成为事情的焦点,对此最可能知情的香港佳士得公司方面是三缄其口,对于购买者的信息只字不漏,就连买主的国籍都不肯公布。最早据传是台湾藏家曹兴诚,这位号称“世界百大藏家”之一的收藏家近期有意介入当代艺术收藏,但后来台湾《艺术新闻》杂志登出《面具系列1996 NO.6》的买主是台湾馨昌电子董事长、收藏家邓传馨。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作品的表现:
曾梵志在面具系列之后的三种并行的风格中可以说是质量不同价格也参差不一。在这几种风格中市场上容易接受的还是和早期面具创作图式相类似的作品,比如说一件曾梵志在2005年创作的《面具之后》,2007年以接近800万元的价格在台湾金仕发成交。同样在2008年的金仕发拍场中作品《毛语录》以过千万元的价格成为这一系列中的最高价。抽象的肖像画和一些大抽象的绘画一些人对它的认知度不是太高,作品需要认真的加以区分才能够分清市场的价值 。“乱笔”作品的创作是近年曾梵志主要创作的一个类型,在市场上出现的数量也不少,虽然是近作,但是在近年来赢得了市场认可,价格相对并不低于他2006年创作的这一系列的一件作品《路》,在2008北京保利春拍中以784万元(约合115万美元)成交,超过了百万美元的价格,这在重要的当代艺术家转型的近作中亦不多见,可以说在转型之后也受到了市场的极大认可。业内人士对曾梵志这一系列的作品前景非常看好,一是这一系列作品曾梵志已经创作几年时间,从创作上越来越成熟;二是有国内外最重要的画廊为其推广,与曾梵志合作的国内顶级画廊香格纳和国际顶级画廊阿奎维拉在2008年都参加了巴塞尔博览会,两个画廊都带去了曾梵志的作品,其中卖出的三张作品都已超过百万美元。其中一张由纽约商界大亨及其华人影星女友购买,另外一张由美国传媒大亨及其华人妻子购买。在2008年6月29日伦敦菲利普拍卖行又有两件重要作品上拍其中《毛II》估价高达200-300万英镑,另一件作品估价也达到了80-120万英镑,最终分别以225万英镑和50万英镑成交。曾梵志面具系列虽然在市场上成交数量较大,但是 “协和医院系列”确是曾梵志最早受人关注的作品,而且最早创出令世人瞩目高价的也出自这个系列。在伦敦菲利普斯拍卖行,曾梵志的一张《医院三联画》在当时创下276.4万英镑(约合414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记录,完成了一次大的价格跳跃。曾梵志完成了“千万级”艺术家的晋身,一年中大概有7件作品成交价都超过了千万元。
在曾梵志创作艺术历程中一共经历过几次大转型,从最初的“医院系列”、“面具系列”到“面具之后”再到“乱笔”的创作大概有这样四个成熟系列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大约120多件,总成交额约为6700多万美元,其中他早期作品及“医院系列”作品、“面具之后”和“乱笔系列”在拍卖市场的成交的件数大概都在20多件,成交总额分别约为910多万美元、880多万美元及830多万美元,而其中 “面具系列”作品大概成交40多件,占到所有作品成交数量的1/3的份额,成交总额更是达到了4000多万美元,占作品总成交额的60%以上。 “面具系列”作品在曾梵志的作品市场上占到了很大的份额,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一共创作有100张左右,有接近一半的作品都已经出现在拍卖市场上。
从曾梵志的作品收藏区域来看,主要以欧美国家为主,欧洲收藏家为最多。
除了了解他的市场表现,我们还应当分享一下他的经历和艺术特色,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了解我们的艺术家,并认真思索。成功应当是多方面的因素成就的,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在里面去寻找。
曾梵志最初的风格属于表现主义的,叙述性的特征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震撼力。画家将灵魂的痛苦情形隐藏起来,而代之以“假面”,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画家对问题的认识的转变;另一方面是画家清晰地认识到独特的图式的重要性,那些焦灼或者痛苦的面容完全可以以面具的方式替代,因为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是“面具”。所以,曾梵志事实上以一种固定不变的风格化模式表达了新生代的观念:无奈。
1 、表现主义风格草创时代
代表性展览: 1990年 曾梵志作品展,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
1990年,还在湖北美术学院上学的曾梵志就有一个疯狂的念头:在美术院举办个展。对于一个还在上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这有些异想天开。曾梵志做到了,他拿着作品找到皮道坚和尚杨,得到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从自己家里拿出几千块钱,制作了一本有模有样的画册,还精心制作了自己的双语简历(虽然英语的翻译水平类似小学作文)。这生平第一个个展上的40几件作品,都是曾梵志挤出课余时间创作的(在美院的学生时不常要到野外体验生活,画些言不由衷的牧女和羔羊),他迷恋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因此作品大多是类似杜布菲、德库宁或者贝克曼风格的作品。展览开幕不久就因为有人举报而查封,理由是因为作品用了太多红颜料,被怀疑有血腥倾向。好在学校老师为了保护学校名誉,也为了保住干部乌纱,统一口径袒护曾梵志,才没有让这个特立独行的有志青年夭折。
这个在湖北省美术院的展览被迫改成了三天的内部观摩,曾梵志拍摄的两卷照片也因为不敢冲洗最终扔掉。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挂在了美术馆里,曾梵志获得了莫大的鼓励。虽然这些作品并没有完整清晰的风格可说,但它让曾梵志知道了怎么去画一幅好画,知道如何控制色彩和线条来表达狂躁不安的感情,如何用一件好的作品来安抚压抑惊慌的灵魂。
2、 协和医院时代:
代表展览:
1993年 后89中国新艺术展 香港艺术中心
武汉闷热的夏天让整个城市不拘小节,男人打着赤膀睡在冰冻的生肉上,女人穿着睡衣在大街上游逛,空气中永远泛滥着潮湿的热气,把所有人的眼神凝固地呆滞而充满血丝。曾梵志每天经过武汉协和医院的走廊借用洗手间,周围或焦急或茫然或疯癫的病人们逐渐成为曾梵志每日所见的必须,成为他生活的状态之一。手术台、和肉一起横陈的人体、痉挛的眼神,这些元素一下子在曾梵志91年到94年的作品中呈现出来,让他一下子就摆脱了模仿状态一步跨入成熟。
就在91年的夏天里,栗宪庭看到曾梵志的作品,其中协和医院系列让他十分惊喜,立即就把曾梵志纳入当时他正在筹备的后89艺术大展之内。后89艺术大展地点一个是汉雅轩、一个是香港市政厅, 54位艺术家200余件作品先后在香港、澳洲、美国巡回展出巡回了8、9 年。这个展览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群体性的走向国际艺术领域至关重要的一环。初出茅庐的曾梵志借此展览同许多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当代艺术家一起被记入当代艺术史。
栗宪庭认为《协和医院》以医院为题材,在写实的外框下突出形象的象徵和意象,以及笔触的表现力。他通过医生与病人的关系,表达了一种“施虐与受虐”的生存感觉。医生露出狞笑,病人可笑地躺在病床上,态度安静、呆滞,但整个画面却又充溢着不安的气息。尤其充血般的肉色和冷白色,在表现性的笔触中,把隐藏着的血腥与危险透露出来。这组三联画所流露出的作者对人生的悲观,除了施虐与受虐的形象暗示,主要是通过表现性的笔触和血腥、冷酷的色彩感觉表现出来的。此后曾的作品中血腥的肉色在画面中的比例愈来愈大,笔触的表现性愈加呈现一种撕裂和神经质状。人物形象特别是眼睛的处理愈加惊恐,尤其加强了手的表现,不合比例地夸大,骨节嶙嶙,给人一种痉挚的感觉。除此,带血的生肉形象的出现,给人一种由于压抑所产生的带有血腥味的发泄感。
3 、面具时代:
代表展览:
1995 曾梵志:假面, 香港汉雅轩画廊
1998 曾梵志:1993-1998, 北京中央美术院画廊、四合苑画廊、上海香格纳画廊
1993年,曾梵志来到北京。物是人非,北京陌生的环境、和朋友交流的障碍和本身孤独的性格让曾梵志找不到自己创作的状态。他不愿意再去重复自己,就只得“乱画”,在新的混乱中寻找方向。
1994年,发生的一件事情间接促成面具系列的诞生:曾梵志和他的一个故友,他的师长闹僵了,这一关系的破裂让曾梵志不知所措,同时又伤心无奈,一时间他似乎看透了人世冷暖。就在这时他“偶尔”或者潜意识中画了一张戴面具的人像。那一刻他特别激动,这就是那张他应该画出来的画,这就是他自己!
画了6,7张面具之后,曾梵志陆续找朋友看他的作品。那时候他住在三里屯酒吧街后面的房子里,在闷热的夏季里靠一个小风扇乘凉,忐忑不安地等待每个人的评价。栗宪庭看过之后并没有表态,这让他心里打鼓,而之后张颂仁一口气买走他这一系列20几件作品,又让他立刻有“发财了”的感觉。那个年代,有钱了的概念只是在饭店吃饭的时候能点个100块钱的菜尝尝。
被张颂仁(香港汉雅轩画廊老板)买走的20多件作品全部出现在1995年在香港汉雅轩画廊的曾梵志个展《假面》中,曾梵志随展览去了香港,回来的时候给自己购置了三件套的高档西装。
1998年在中央美院、四合苑画廊和香格纳画廊的巡展囊括展现了面具作品的各个发展阶段。一直到1999年,四年间曾梵志共创作了面具系列作品100多件。面具使他获得众多声誉和利益的作品,也使得他成为别人眼中的“面具画家”。
有专家认为,(从武汉到北京)迁居所带来的,乃是“面具”,这在艺术家周遭不熟悉的新环境中必然成为他的屏障,使得他能够认同某种“面孔”,就是人们大踏步走上前台之前在“优雅的”社会中希望展现出来的面孔。除了曾梵志在一个新地方的那种外来人的感觉之外,用面具当作象征式的肖像,并不是从任何同北京联系在一起的特殊事件或影响中引发出来的;这种感觉很自然地激起了它特有的感觉和观念。在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中,需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在最初无法抗拒的纷繁复杂的种种印象中找到焦点。
在从事绘画创作的十年间,曾梵志给他的观众提供的没有别的,只有排拒感。观众永远被排除在外,因为从身体上讲,我们是站在这些面具的远处,也是在画面背后的直接活动之外。同样的,他所绘制的人物也被排除在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之外,因为它们被限制在面具里面,在画面之中,最终被它们自己的恐惧或偏执所吞没。这是眼目所及的——因为空虚而清楚地呈现出矛盾,然而又毫不含混地透过它们巨大的眼珠表现出来。在透过灵魂的“窗口”来搜索的时候,我们只能发现人所处的无底深渊,他们为了公众的一致性而牺牲了情感的生命。
他很明显是在画他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他没有揭示出自己铠甲上的漏洞,因为他努力工作来顺应它,与公众混同在一起,同时又作为一个有创意的艺术家,把自己区别出来,因为他的审美风格和批判,从艺术世界中博得了喝彩。 “这让我觉得很脆弱”。就这一点而言,因为被自己童年时代的影响所消磨,如今必须从另一个面,作为成年人,父母,以及孩子必须依靠的长者这一角度,来面对孩提时代的问题。“这使得我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担忧”。好像历史本身是在重演吗?
4 、面具之后三种平行风格
代表展览:
2001 面具之后, 上海香格纳画廊、
2003 我/我们 1991-2003曾凡志油画展, 上海美术馆
99年之后,曾梵志已经不再将自己的作品划分为什么协和时代或者面具时代。实际上,这时候已经有几种风格同时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其中包括除去面具的肖像系列“面具之后”,半身人物孤立无援的突出在没有背景的画布上,头发边缘被刮刀处理成冲冠怒发,粗大的手指一如既往地痉挛着,剥去面具的脸上透出惊恐和迷失;还有2000年开始出现的纯粹抽象的线条绘画,如徐谓的紫藤纠缠盘旋却找不到将其串连的脉络,灰褐色的主调让观者可以把以往那个华丽优雅的曾梵志完全抛在脑后,这种语言也成为之后;还有一种被线圈状的图案覆盖的近景头像作品“我”,其中曾梵志选取了比较具有意识形态符号性的形象,比如马恩列斯毛肖像,在画布刚刚涂满之后,立即用另一种旋转笔触将其破坏消解。三类作品分别偏重早期风格延续、绘画语言探索和社会主题表达之上,三种风格几乎齐头并进,让曾梵志在告别面具之后,成为拥有更多种面貌的艺术家。栗宪庭后来评论说,这时的曾梵志已经十分成熟,不管是做艺术还是做人。
2003年,曾梵志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我,我们》。能够在相当于国家级别的美术馆办个展的艺术家,能拿下美术馆整个一层空间展示作品的艺术家,能够让好几位重量级评论家为其撰写评论文章和展览前言的艺术家,当时在中国当代艺术家屈指可数。展览展出曾梵志从1991年到2003年之间创作的作品,是对成熟艺术家曾梵志一次全面的回顾展。也就是那次展览的借展经历,让他认识到有意识的保留作品的重要性。自那次展览之后,曾梵志开始陆续通过各种途径收藏自己的作品,成为最善于把握作品主导权的艺术家。
曾梵志的绘画人物揭掉了他们的面具。揭掉面具仅仅意味着面对空虚的意志,而不代表征服空虚的决心。既然面具已经揭掉,所暴露的脆弱的自我就变得迷茫、不可知了。
将主题剥离到其赤裸的自我,就象曾梵志毫无遮掩地从新开始。通过少量油画技巧的应用,画布变得熠熠生辉。令人欣慰的是曾梵志重新回到了一种风格中,在这种风格中他个人更为专注油画这个媒体。在面具系列中,他的画法在每个人物的面部和不成比例的大手中变得更有表现力,感情也正是通过面部和手来集中体现的。
血和剥离皮肉躯体一直是曾梵志运用的有力象征手法。总之,在我们的焦虑下,我们其实仍是肉体。10年前,他曾经深入尝试,努力暴露出人类的脆弱,他因此创作了肉系列。现在他再次复兴使这个主题,描绘抽象形式的暴露人体。10年前,曾梵志作品中的主角是生活在不合逻辑的世界中的无助受害者,后来他们戴着面具,加入了带有虚伪关系的都市浪荡子的行列。而现在,面具被揭掉了,主角孑然一身,被剥离了皮肉的躯体,并正在消融。
有人认为,2003年,曾梵志尝试创作一组新风格的绘画,它确实标志着他在艺术发展中一次转折。这是一场与过去毅然决然的告别,新画法是一种新的自由和一种自我制定的规则。他的作品“我”(三联画,2003)都是画一个脸的局部,从 一个较清晰的形象开始,逐渐模糊化,像弹簧一样的旋转笔触布满整个画面,主要强调 了旋转运笔的“破坏性”的感觉,脸被笔触分割了,在“我”的肖像上,画家趁颜色未 干就以旋转的笔触在每一幅画上复涂,复涂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它的抽象变化的程度,也就是说复涂笔触越多画面就越显模糊。他在用笔打底稿的基础上突出了颜色覆盖的 反差作用和运动线条的笔触感,他在方法论上用一只右手上夹有两枝画笔同时在画布上运动,导致了主控笔与非主控笔之间的冲突,即一枝笔在按照预想完成的同时另一枝笔则在“破坏”完整性,肖像画包含了清晰与模糊、规整与自然、聚集和散开的整合。
他以怀疑的眼光去看以往的关于图像的定义。他在绘画中释放出了一种松弛和自由,而这种自由与前提条件有关,因为他的自由发自内心需要,也就是在一种抽象性中解放自我。飞动的笔触不仅使人感受他们的形象 更自然,而且也改变了政治的意义,也就是说,并非再现历史意识形态庄重和崇高,而是以去掉“深度”来表现绘画语言下的形象记忆。
5 、乱笔风格:
代表展览:
2007 理想主义,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
曾梵志,SAINT-ETIENNE METROPOLE 当代艺术博物馆, 法国
2008 太平有象, 香格纳北京
2000年,曾梵志的作品中就有纯粹抽象的类型,他试验用狂乱的线条完全改变了面具时代的谨慎和精致,不过作品的数量并不多。2002年,一张绿色的抽象风格的作品诞生,让曾梵志十分兴奋,从创作它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激动,这是一种嗅探到新的方向的冲动。之后的一个偶然事件,曾梵志右手受伤,不得不改用左手画画。左手运笔自然难以达到右手娴熟的控制能力,在创造新方向的同时又不断的出错破坏画面,越是试图去修改这些错误,反而造成新的错误,这是在正常的右手思维中难以出现的。曾梵志在这个整体中发现了破坏的力量,干脆彻底用这种方式来创作,就是之后的“乱笔”风格。
乱笔风格从2004年成熟,至今也已经创作多年了。借助画笔的随意性和控制性两方面的相互抵制,乱笔系列抓住了力量、自由度于一体的特征。最近一次在香格纳个展《太平有象》,乱笔风景与物结合,画面集中而紧密,是为此系列作品中典型。
中国文人画的内向特征或许也能用来理解曾梵志作品形象的不确定性。观赏者从观赏画作而生发的感应是局限于时空因素,观赏者和画家并不需要拥有共同的叙述或内容。中国画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文化意识和象征标志的影响固然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油画媒材的视觉效果和灵活性却让画家有更开阔的探索空间。这些条件正好和变动的画面,非模仿自然的风格和不要求观赏者了解内容的因素,相互吻合。我们将中国绘画美学,西方的油画媒材和后现代多元化、多意义这些条件联系起来就能寻找到赫仪所说,曾梵志画中那个未知的探险地。
结论:我们读完上面的文字之后,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曾先生是依靠什么取得成功的?其实,也许我是多此一举了,因为读者也许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并且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了。但是,我还是想要多说几句。曾先生非常精明,有胆识,应当精通“动作”之术,当然作品应当是很棒的。除此而外,对他的成功帮助最大的应当是栗宪庭先生和劳伦斯先生,当然我们也不应忘记香港汉雅轩及老板张颂仁。他应当好好地感激他们,没有他们的慧眼独具,也许现在的曾先生与我们没有两样。
现在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曾先生成功的路径:在91年的夏天里,栗宪庭看到曾梵志的作品,其中协和医院系列让他十分惊喜,立即就把曾梵志纳入当时他正在筹备的后89艺术大展之内。89艺术大展地点一个是汉雅轩、一个是香港市政厅, 54位艺术家200余件作品先后在香港、澳洲、美国巡回展出巡回了8、9 年。这个展览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群体性的走向国际艺术领域至关重要的一环。初出茅庐的曾梵志借此展览同许多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当代艺术家一起被记入当代艺术史。1992年,张颂仁(这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后面要专门介绍)准备在香港办一场“中国新艺术”的展览,他便前往内地搜罗新艺术家与作品。内地资深艺评人栗宪庭给张颂仁开了一个名单,名单中包括曾梵志、张晓刚等人。
这时的曾先生一无是处,大学刚毕业的他正打算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美工,因为光画画连养活自己都不够,他差点准备转入他途。张颂仁适时出现了,他看中了曾梵志的“协和医院”系列。当时,内地还鲜有人卖画,标价更没标准。曾梵志于是问栗宪庭“可卖多少”,栗宪庭给了个回答:“这是你们艺术家和老板的事。” 曾梵志把难题推回给张颂仁:“你看着给吧。”张颂仁试探:1500元行不行?曾梵志觉得钱挺多的,就卖了。张颂仁付给他的,是1500美元(后来拍卖价是276.4万英镑),在当时,这可是天价。曾梵志受此鼓舞,再也没离开这个行当。
最后有必要介绍一下香格纳画廊及与曾先生共同成功的经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梵志结识了香格纳画廊的老板劳伦斯,开始由香格纳画廊代理一些曾梵志的作品。那时的香格纳画廊不过是上海波特曼酒店走廊边的两道墙劳伦斯就在这两面墙上挂上作品。现在呢?它是国内两家顶级画廓之一。香格纳画廊对于艺术的创新、完整及坚持以高品质呈现中国当代艺术而在过去的十年中享有盛誉。香格纳画廊不仅作为首批中国当代艺术画廊,参加了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博览会,如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法国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以及迈阿密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也是中国唯一一家被选入《国际画廊:从战后到新千年后》一书的画廊。从1996年在宾馆走道上开始自己第一个展览的香格纳画廊,到如今已在上海莫干山50艺术中心内拥有了由2个旧仓库改造而成的空间(香格纳画廊主楼和H 空间),以及在上海的五角场800号艺术中心也设立了一个小型的展览空间(香格纳F空间)。2008年起,香格纳画廊在北京设立一个空间(香格纳北京)。
这说明了什么?我们再耐心地看看下面的一段有关与曾先生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香格纳画廊的故事吧,因为要想更加全面地了解曾先生的成功经历,离不开香格纳及劳伦斯。
1996年建立的香格纳画廊,毫无疑问,是中国大陆最早开张经营中国当代艺术的画廊之一。从一开始,香格纳画廊的工作就是与艺术家密切合作并始终将他们置于工作的中心位置,这是香格纳画廊保持成功的秘诀,亦是它们列出的首要因素。zx.findart.com.cn
也因为香格纳画廊是中国大陆开设较早的画廊之一,所以很多今天中国成功的大牌艺术家都与其有过合作,而且一直保持着亲密关系比如说丁乙,周铁海等。香格纳画廊的日常工作就是围绕着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展开,而它们的工作细致到艺术家最基本的档案整理和信息完善,随着资料日益丰富,画廊的功能也更为丰富。zx.findart.com.cn
应当说香格纳画廊成就了曾梵志的神话,或者说曾梵志的成长与香格纳画廊的扶持密切相关。1998年,香格纳画廊为曾梵志举办个展。展览之后,曾梵志与画廊签下合作协议,那个时候香格纳画廊还只是波特曼酒店走道上的两面墙。而劳伦斯就是在酒店走廊以15,000美元将曾梵志的作品《面具系列No.6》卖出,这件作品在今年(2008年)5月24日的香港佳士得拍卖夜场上以97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从十年前的15,000美元到十年后的970万美元。十年间这件作品的身价飙升了将近1000倍。这是一件作品的传奇,也是劳伦斯创办香格纳画廊的销售传奇。在2007年的巴塞尔(Basel)艺术博览会上,香格纳画廊以530,000美金将曾梵志2007年的油画作品《DongCunri》卖给欧洲藏家。15000美元到530,000美元,也翻了近50多倍。zx.findart.com.cn
2008年度香格纳画廊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就是曾梵志个展《太平有象》,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开张不久,他们就举办了曾梵志个展,展览举办圆满成功!从这个展览也可见香格纳画廊的实力以及曾梵志与画廊的密切关系。现在香格纳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有50多位,是国内代理艺术家较多的画廊之一,包括王广义、张恩利、曾梵志、周铁海、丁乙、冯梦波、耿建翌、顾振华、胡介鸣、黄奎、胡杨、计文于-朱卫兵、靳卫红、计文于、陆春生、李山、梁绍基、刘唯艰、罗子丹、石青、孙逊、魏光庆、王友身、向利庆、薛松、徐震、杨福东、余友涵、赵半狄、张鼎等。x.findart.com.cn
现在我们除了认识了曾梵志先生外,还认识了栗宪庭先生、劳伦斯先生和张颂仁先生,为什么会专门提到他们三人,因为他们与画家一样,他们也是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