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部落】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5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雾-2012第①实案PM2.5】 李铁军时空装置作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7 09:06: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21   ユ 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1:43:42 | 只看该作者
PM2.5成政府拟办“1号”实事
  今年政府为民拟办35件重要实事昨天正式对外公布。监测治理PM2.5及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位列所有实事首位,成2012年“1号”实事。
  从市政府公布的35件实事“清单”看,涉及环境、住房、医疗、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与每件实事一并公布的是办理这些实事的主要责任单位和项目负责人。
  与往年保障房建设一直为头号实事的情况不同,今年监测治理PM2.5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重点解读
  PM2.5监测网络遍布16区县
  PM2.5为今年的1号实事,市政府提出要“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建成PM2.5监测网络,启动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治理方案,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去年10月开始,PM2.5成为“热词”,这个漂浮在空气中、大家肉眼看不到的细小颗粒物,受到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2011年11月,环保部正在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范畴。按照环保部的要求,京津冀地区将在2012年首批展开PM2.5的监测。
  今年1月5日,北京市明确提出,将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市环保局随后给出PM2.5监测三步走时间表,提出将在年底前建成PM2.5的监测网络,并增加监测站点,届时,遍布全市16区县的30多个监测子站将全部展开PM2.5的日常监测,并实时公布数据。
  根据规划,待环保部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标准出台后,市环保局将利用现有设备,率先在6个站点展开PM2.5的日常监测,之后建成一个,就监测公布一个。
  PM2.5大气治理方案正制定
  1月12日,在借鉴了我国香港和一些外国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发布方式后,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对北京的空气质量信息发布方式进行了改版,首次增加了27个监测子站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小时浓度数据,这些数据在其网站上实时可
  查,之后又增加了车公庄站PM2.5的研究性监测数据。
  “监测只是第一步,减排才是重点。”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副市长洪峰详解了北京今年为治理PM2.5将实施的八大措施:改所有烧煤锅炉为烧气、淘汰10万辆老旧机动车、植树造林20万亩、加强工地扬尘管理、加强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加大工业结构及挥发性工业的调整、实行国V油品和车辆标准、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
  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表示,目前环保局正在制定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治理方案,“方案”将以此前提出的八大措施为主,具体内容仍在制定过程中,待完成将向公众发布。
  释疑
  为何将PM2.5列为实事之首?
  PM2.5大气治理公众呼声高
  为什么会将PM2.5列为实事之首?对此,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吴大仓解释称,历年实事编制顺序均按“轻重缓急”排列,此次市民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高,社会呼声大,因此列到第一件。
  去年10月18日到25日期间,一场灰霾袭击了北京城,也让关于PM2.5的各种言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此时,市民意见刚刚完成征集,已经进入了汇总、整理、归类阶段。人大代表们也纷纷建议:既然老百姓如此关注,是否应该考虑在实事中加入关于PM2.5监测的内容。
  “将监测PM2.5加入拟办实事绝非添上一句话那么容易。这意味着政府沉甸甸的承诺,要进行监测,就要有基础条件,要有设备、有资金、有技术力量支撑。”起草编制部门负责人更感到分量很重。
  “重要实事就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急需解决的事儿。PM2.5的监测点,一定要从2012年就开始建设。”市政府一次会议上确定了这一实事目标。
  紧接着,环保、财政重新进行了测算,就资金、技术和设备设施、人员培训进行一番安排。对PM2.5进行监测,终于作为政府拟办实事之一,写进了今年的文件。
  拟办实事件数为何少了?
  具体落实实事时会“由薄变厚”
  前几年全市拟办实事有五六十件,缩减为今年的35件。近几年,实事“由厚变薄”,让不少市民产生疑惑。
  “打印出来的页数是由厚变薄了,而在具体落实中,实事还会由薄变厚。”吴大仓表示,列在35件实事第二项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就将包括房屋抗震加固、节能保温、外墙粉刷、环境美化、修饰街景等多个部分。
  市民看不到的是,其中还将进行老旧小区水电气热改造等内容。多年来一楼下水道容易堵、楼上水压不够的问题,困扰市民的墙上长毛、冬天屋里不暖和的情况,都有望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得到解决和改善。
  记者注意到35件实事中,住房、社保、医疗等方面的内容笔墨较多,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可见一斑。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是今年实事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民住宅抗震节能和山区农民搬迁。“这就意味着,实事不仅针对住房困难人群,还计划改善其他人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兼顾城乡不说,还扩展了覆盖面。”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吴大仓说。
  35件实事中有4件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如调整相关待遇标准、加大就业工作力度等。
  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又新增了两件实事。第一件是扩大预约挂号的范围,第二件则是为本市4万名50周岁及以上居民自愿免费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评估和免费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预防龋齿服务等。
  幕后
  5次“大修”确定实事
  近几年,为民拟办实事清单对外公布后,往往会被问及“这些实事是怎么定下来的”?昨天,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详解了实事形成的幕后工作。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吴大仓介绍,这些实事从数百条意见中提炼出来,到整合在一条实事中,共经历了5次调研和修改。
  今年拟办实事自2011年9月14日起,市政府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征集民意。在此后的7天里,政府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途径,收集到了2500多条市民的信息。
  吴大仓称,市民的来信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多而繁杂。“我家小区门口路面总在维修,能不能管管?”“两广路延长线还没开通,但也有人在路上开车,有一段没路灯的路,能不能先装上灯?”一条条意见,汇聚成了民众对2012年实事的提议,以及对于政府的期待。
  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处有个专门负责起草编制实事的3人工作小组。所有建议,无论讨论的是城市发展的大事,还是胡同里家长里短的小事儿,都会被这个小组梳理、分类并整合。在众多意见中,小组梳理出了包括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社会保障、方便群众出行等8个方面的意见,得出了今年实事的雏形。
  8个方面的内容从数百条意见中提炼出来,到整合在一条实事中,共经历了上下5次反复调研、论证、征求意见、修改和完善、确认的过程。
  整合过程中,吴大仓举例称,2011年11月,一份关于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督查调研报告完成,其中显示,小区里市政、绿化、建设反复施工,对市民正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此后,为了保证在施工时做到路面只挖开一次,绿地只铺设一次,在实事的第3次修改过程中,这些分别由不同单位负责的任务被整合到了一起。市重大办成了牵头部门,这个以前曾经指挥、督促过奥运工程、央视新址、多条轨道交通建设的部门,将成为各项实事综合实施、全面落实的“管家”。
  据介绍,督促检查体系将贯穿全年,实时监督实事办理进度和落地过程。市政府督查室建立了周督、月查、季反馈的工作机制。从年初到年尾,市监察局也将进行效能监察,全程进行跟踪。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孙乾 王硕
  作者:孙乾 王硕

     ˇ ˇ
3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1:43:5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李铁军的2012
PM2.5 “1号”实事 (时空装置)
“雾”的发现者和实践艺术家  李铁军专访
时间:2012.2.8
地点:北京  常营乐居
采访人:中国艺术年鉴
受访者:艺术家李铁军

采访人:在近几年来你的有关 “雾”这个主题的作品,您为什么大多选择用装置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

李:完成一件作品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关于“雾”这个作品我也尝试过架上的平面的,影像的,包括装置行为的,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直在寻找中总结,只能说这次最终还是选择用装置这样的艺术语言来诠释这个主题,好像这样更能做到我创作的初终吧。也因为装置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吻合我的艺术表达,它具备“包容性”(现场的时间的),这个作品的“时空装置”里面有时间的概念,能更准确的表达我对雾的认识和诠释,同时这也是我跨媒介的实验性作品的一次又一次的体验。认识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采访人:我知道您有关雾的相关作品分别在美国哈弗,中国台湾,和内地都做过展览,那么完成后,作为艺术家自身您感觉有哪些不同的认识?

李铁军: “雾”的作品,来源是自然雾的真实,经过创作实验后提升到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今天更多的是向世人来传达我对世界的看法。那么展现作品地域的不同更突显和强调雾这个作品的东方性。面对西方的观者,作品传达东方人世界观中的宇宙观,东方人独有的观点即角度。在中国台湾做个展的时候,明显在强调我们东方文化的本源关系。世界是“雾态”的,人生是“雾态”的,启发人们的思考,引深出东方无极的观念,不生不灭轮回的“雾态”关系。最终认识到文化的,物质的“无界性”

采访人:你近期的装置作品材料选择上有哪些突破?

李铁军:我在作品材料上选择了人,选择了用“现有的意识形态”来表达,选择了现成品(瓶子,新闻文字等)。用了科学家,政治家等社会角色。作品中戏剧舞台人物(古典戏剧《泼水》)隐喻过去,扮演领袖人物隐喻当下现实,科学家及科研课题隐喻将来(不同时空)。。。那么头脑中的思想和意识本身即是“材料”部分。也许这就是我2011雾这次装置作品中在材料选择上的突破吧。。。呵呵
今年2012 PM2.5 “1号”实事在材料上又向更加关注普通和非艺术含义的材质,体现我的跨界思想的无界认识的虚空性。

采访人:“雾”的概念您从认识到提升后实施大概历时有多久?

李铁军:90年时出国,至今也陆陆续续有几十来年了吧。
采访人: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对“雾”这个作品情有独钟呢?
李铁军:20多年前出国时朋友送别就在迷茫亦迷幻的雾态中(当天大雾),雾让我看得见又不清,但可以清晰听到声音,身处雾中使个人体验到非眼中所见的特殊感受。这样的大背景下感到的一切是非常特别的,因此雾就伴随我这样一路走来。我一直预感雾是有说法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其中也不排出我多愁善感的性格所至。

采访者:那么作为艺术品主导者艺术家您本身而言,您对观者有哪些要说要强调的呢?

李铁军:首先作为艺术家,用艺术作品与大众作交流,用作品中的思想来与大家对话,作为欣赏作品,重要的是作品中深层的思想性的领悟,当然现场感与可视性同时也是不可忽略的。当然我作品本身所带有的多重性与批判性,也是给大众习惯性思维及评价标准的无声追问。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使参与者(观赏者)更加有效的提高精神层面的认识和从哲学层面的考量。从作品的形式转入内涵去理解作品的作者的创作初衷。

采访者:您从开始要做这件作品到阶段性完成作品,您对“雾”的认识产生哪些变化?

李铁军:作为人的思想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研究历史得出的体会)。第一层面是自然状态,对雾是可视的,感受的。第二层面,是思考状态,分析总结规律,解构自然与艺术的合理性和对非常态的认识,构成“雾”的思想系统及学术意义框架。第三层面,“形而上”的思辨状态。体现与表述从个人到集体社会的认识,引出“雾”的文化含义和精神指向,提出和强化自我认识世界的方法,让简单的艺术形式真正的承载具有自由意识的精神。

采访人:那么从情绪到情感上,您对“雾”有哪些体会和忧患?

李铁军:从情绪上是一种忧患状态,通过原有的环境所感知的事物的忧患。慢慢思考逐渐深入放大,客观上,这样的雾态有关天气气候,有关环境等等问题。从经验层面到精神层面,这样的雾态隐喻人类的迷失,引出人类接下来去向何方等诸多问题。简单举例比如雾,转化成“毒气”或“风沙”等问题(物质的),就会造成人类的自我毁灭(本人环保主义者)。那么人性方面(精神的),如果道德观念“雾化”后,将导致心灵的迷失行为的幻乱,人本身的自我迷失,人类将走向无望,彻底的迷失(整体潜意识存在的恐惧)。。。当然这里也体现我对自身的悲悯心,的确是这样,存在这种因素在这里。作为艺术家有责任,把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与观众交流世人分享。
采访者:您的新作品pm2.5雾作品利用了当代新闻元素,怎么去看待和理解这些元素的外延性呢?
李铁军:从作品2012 PM2.5 “1号”实事的结构关系说,首先是现实科技传媒的普遍运用,从存在与虚无的神奇性出发,其实也可以说是对现当代科技给世界带来的诸多问题反省。因为现代高科技等人类智慧的结晶都广泛用于战争和掠夺及破坏人自身生存的环境。那么怎样能让高科技用于帮助提升人类快乐与进步,从现有的认识引出我对世界的和平问题的关注和我现在的立场(保护环境!反对战争!)。在这里“雾”已经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 “人是变化着的人”这一自然规律,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和思考改变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我的作品也更加强调了人的“多变性”和“可塑性”。时空的一体性,及对“无界”的认知。

采访者:感谢您这么用心的去做出了这样令人感到无限启发的艺术作品,感谢您和我们分享您对“雾态”的人生的诸多理解,更加期待您的新作问世,让更多人去思考,“艺术如何雕造文化改观”(塞尔玛金语)。。。。。。我们相信你的“雾”艺术将成为这个时代认识的制高点!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艺术部落】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85号  

GMT+8, 2024-12-27 16:23 , Processed in 0.1221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